|別人的需求不是你的需求
因為把死亡思考的很徹底,所以小海很難在意社會期待。從小她就常常問自己如果明天死掉,那今天有什麼遺憾嗎?「大多時候,不對,應該是從我記得的每一次詢問,我都覺得沒有遺憾。」小海也提到很多人擔心不符合社會期待就無法生存?事實上世界很大、人很多種、生存的方式很多,總有喜歡你和接受你的人存在,所以要努力的是找到他們,而不是用一輩子去回應那些根本不了解你、不珍惜你的人。
|真正需要的沒有那麼多
一直生活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,所以小海花很多時間去學習如何讓資源發揮淋漓盡致。包括探索出自己為何快樂,和為何快樂的程度會遞減?了解後她為生活設計很多遊戲,例如有時強迫自己定點定時如上班族一樣工作,適時地剝奪自由。作為自由工作者,很多非物質的快樂會隨著習慣、慢慢不再感到高強度享受。「這是人性,了解就知道怎麼應對。」因此她自由接案十五年,可以一直在相同規模的物質條件下,卻始終有高品質的精神生活。
她也自嘲還好發現自己喜歡的是文具不是3C產品,因為當你的物質偏好不是被市場行銷塑造,就不會輕易被捲進消費心理鋪天蓋地的陷阱。「很容易滿足,因為欲望的啟動來自自己,不是外在環境刺激。」
|面對不安全感的暫停
同件事在不同人面前,有些人覺得正常有些人感到焦慮,不安全感是來自個人生命經驗累積成的觀點,而非事物本身樣貌。不過,這並不代表生命經驗帶來的觀點無法改變,小海分享自己面對「不安全感」時如何重塑觀點。
「我會去問二十個人,他們對這件事的感覺是什麼?」因為喜歡聊天又充滿好奇心,因此大量觀察他人樣貌,成為重塑她思考框架的契機。「很多看法原來只是我從來不知道可以這樣想。」生命的精彩難以預料,現在你對事物感到熟悉穩定,誰知道明天改變成什麼?與其服膺於自己有限的視角,小海選擇暫停自我中心的判斷,看看別人怎麼做。
|責任有限公司
自由之所以自由,不是因為無限;而是有限卻不感到被束縛。小海承認四十歲後比較認真面對責任的承擔,只是這些責任來自她的選擇,不是社會期待。「家人、寵物、自己的生理狀態。」比較明確她說出這三項,並且說明自己是先對「負責」定義了理想狀態,才開始去承擔,而非無限上綱的對自己道德勒索。
具體理解責任當中每個環節,才會知道自己在回應的不是焦慮而是真實現場。包括創造與家人有品質的相處時光,或是能夠持續進行的運動模式,當責任是有限的、可辨識的,你才能讓它成為生活裡的一部分。責任不是承擔,而是蘊含著你肯認的價值。
成為自由工作者對小海來說,一點都不是追求傳統社會裡想像的那種自由。許多人以為物質上的無所顧慮,或是心理上的毫無負擔就是自由,但小海認為真正的自由來自知道限制存在卻並不可怕,也無法左右你的選擇。
畢竟人活著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
那就是除了死,其餘都是擦傷。